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两学一做 » 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
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
——从六中全会公报看习近平的治党思路
(六中全会系列解读一)
[学习进行时]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对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出了全面要求,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全面从严治党有许多论述,公报内容与之一脉相承。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领您一窥习近平的治党思路。
10月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发表,对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出了全面要求并作出了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有一系列重要论述。
六中全会公报和审议通过的两部党内法规,彰显了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治党思路。
“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
六中全会公报开宗明义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并进一步指出,“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直着力要求和强调的。
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一个“严”字,彰显出习近平的治党决心。
“四个着力”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六中全会将这段话写进了公报,并提出了“四个着力”的要求:“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首重思想建党
公报说:“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一句话,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首重思想建党。
六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公报中有12个“全会提出”,第一个就是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条“路线”、四个“自信”,围绕的是“思想建党”这一核心内容。在十八大以来的多次讲话中,习近平对此有过详细的论述。
“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四个自信”,习近平更是反复强调……
习近平的系列论述,与六中全会公报的内容相辅相成。
制度治党,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
六中全会公报提出,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
关于严明纪律,习近平曾不厌其烦地一再强调:
要立规明矩,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
把纪律挺在前面,发现问题就要提提领子、扯扯袖子,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对问题严重的,就要打手板、敲警钟,该组织处理的组织处理,该纪律处分的纪律处分。
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以问题为导向,对党内政治生活重大问题作出的系统化、具体化明确规定。
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选人用人……全会公报所强调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习近平关于思想建党、制度建党的指示中找到相应的论述。
强化监督,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
制度的笼子扎得紧不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严不严。
在今年8月举行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党内监督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
基于此,党中央对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等,作出了明确的制度安排。
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权力“笼子”加固并挂上了一把大“锁”。
对于监督的重视,是习近平治党思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曾明确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
对于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习近平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有过系统的论述。
习近平指出,要整合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问责内容、对象、事项、主体、程序、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要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同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协调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上率下,抓牢“关键少数”这个关键
党内监督,谁是重点对象?
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对于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这些“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习近平一贯尤为重视。
2015年2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以上率下,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做起,从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做起,从高级干部做起,对党绝对忠诚,模范遵守党章,严格按党的制度和规矩办事,夙兴夜寐为党和人民工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都不破坏党的制度和规矩。”
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两部党内法规,进一步扎紧了制度笼子,标志着一个“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正在与时俱进地健全、完善。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制度治党的两翼;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则是习近平治党思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六中全会公报完整地体现了这一思路。
六中全会系列解读二:
两份文件 同一使命
——习近平“制度治党”的重要安排
【学习进行时】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习近平总书记从4个方面对这两份文件的制定和修订作了说明。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六中全会系列解读之二《两份文件同一使命——习近平“制度治党”的重要安排》,与您共同理解习近平说明中的要义。
完善“四个全面” 深化从严治党
六中全会以制定修订两个文件稿为重点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为何作出这一部署?习近平在说明中讲了三方面考虑,首先就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已相继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中央根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全会议题的一个整体设计。
而两个文件稿的制定修订,则是继修订廉洁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制定问责条例等一系列举措后,完善“制度治党”的又一重要安排。
2014年1月12日,习近平给刘云山、王岐山作批示,提议就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一个决定,提出新的要求。今年2月,中央就这两部文件的制定修订成立文件起草组,习近平担任组长。8个月时间里,习近平多次主持会议、反复听取建议,为两部文件的制定修订做了大量工作。
习近平强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都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制定准则、修订条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布局的重要环节,使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走向深化。
总结理论实践 形成党内法规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抓党的建设,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不断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加以创新。
通观两个文件稿,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既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规定和优良传统,又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
起草两个文件稿的过程中,对这些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和深化,就是要使之上升为制度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
遵循党内大法 细化党章“规矩”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依据和总遵循,也是全体党员言行的总规矩和总遵循。起草两个文件稿,习近平将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来突出强调。
在两个文件稿的序言和总则部分,都开宗明义地写出,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依规治党。在主体板块,两个文件稿也都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围绕党的宗旨,处处体现着尊崇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
两个文件稿的起草过程,就是着力把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要求具体化,不断细化党章这个“总规矩”。
坚持问题导向 划出明确“红线”
习近平作说明时,连续列举了几十个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
这些问题,察其根本,就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和违反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而忽视和违反这些基本规范,与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密切相关。
起草两个文件稿,习近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推动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
在主体部分,准则稿从12个方面分别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条例稿列27条,就四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以及相应监督制度作出规定。全部言有所指,对于习近平指出的几十种问题划出了明确的红线。
习近平说:“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两个文件稿所作出的规定,直面问题,目的就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突出“关键少数” 层层传导压力
准则和条例都强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十分引人注目。以上率下,抓好“关键少数”,一直是习近平治党管党的重要思想。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习近平就专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全党作出表率。
习近平常说,“己不正,焉能正人”,“打铁还要自身硬”。七一讲话,他严肃强调,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目的就是要层层示范、传导压力。一级做给一级看,才能做出成效。
起草这两个文件稿,以上率下的精神更为凸显。准则中,提及“高级干部”的有20多处,条例中,专门就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单设一章,突出强调。
习近平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他强调,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同时,对于高级干部的重点规定,也传达了一个明确信号。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这一点,习近平反复作过强调。
两个文件,负载的是同一使命,那就是完善“制度治党”安排;两个文件,一个对党内政治生活定出了规范准则,一个就党内监督作出了细化规定,犹如车之两轮,驱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六中全会系列解读三:
党内监督没有禁区
——习近平治党思路中的重要一环
【学习进行时】“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中的这句话,格外引人注目。重视监督,扎紧制度的笼子,是习近平治党思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强调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六中全会系列解读之三《党内监督没有禁区——习近平治党思路中的重要一环》,与您一起学习。
监督是权力正常行使的保证。古人讲“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党内监督。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习近平关于“制度治党”的论述落到实处,为强化党内监督提供了“利器”。
强化监督,保证权力服务人民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在习近平心中,人民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保证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是他的一贯思想。
而要保证权力服务人民,则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多次强调监督的重要性。
如何监督?他说:“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要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落实到根本的一点,就是“强化党内监督是为了保证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近几年陆续出台,一大批蠹党害民的“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受到党纪国法制裁。反腐与立规同步,治标与治本并行,人民拍手称快。
谈到备受国内外瞩目的巡视制度时,习近平说:“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不是权宜之计,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现在的巡视有点‘八府巡按’的意思了,群众说‘包老爷来了’,有‘青天’之感,有问题的干部害怕了。”
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已现端倪,时机成熟、条件具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契机,及时召开了专门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使党内法规形成有机联系的体系。
形势变了,条例也要变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自2003年12月31日颁布施行以来,对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修订?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简单地说,就是形势变了,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拿出新的办法和规定。
习近平在向全会作说明时,明确指出了“党内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一些党员、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严格执行党章,漠视政治纪律、无视组织原则。“现行党内监督条例,监督主体比较分散,监督责任不够明晰,监督制度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修订条例是必然之举。
当然,原因不止一个。习近平说,这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这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这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
他用“时机成熟、条件具备,要求迫切,意义重大”16个字来概括。
突出重点,抓“关键中的关键”
修订后的“条例”既明确监督主体、完善监督体系,又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是对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单设一章。习近平说,这“是对现行条例的突破”。
从严治党要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而高级干部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
习近平在对文件作说明时,点了这些曾经位高权重者的名。他指出,“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强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习近平说,“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必须首先从这部分人抓起”。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党的高级干部“治”起,方能以上率下。
“条例”规定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应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如实向党中央报告个人重要事项,带头树立良好家风等。“条例”还对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整改和保障等作出规定,习近平作说明时强调,“条例没有对中央部委和地方党委制定实施细则作出授权规定,体现全党必须一体执行,防止搞变通、打折扣”。
这是对“没有例外”、不允许“特殊”的制度化落实。
全党一致、上下同规,这样的党才是不可战胜的。
六中全会系列解读四:
铁帚除弊 明镜正冠
——习近平治党布局中的基础工程
【学习进行时】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习近平作出说明,对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深刻阐释。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六中全会系列解读之四《铁帚除弊明镜正冠——习近平治党布局中的基础工程》,与您一同学习。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两句话,郑重写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第一段,总领全文,针对问题所在,含义非常深刻。
5个“是”直指党的根基、命脉
习近平说,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乃至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那个特殊时期,我们党能够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促进党内的团结统一、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离不开1980年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95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表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
这5个“是”所指的无不是党的根基所在、命脉所在。要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就必须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点反复强调,就是要让全党深刻认识到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后果。
他提议并主持起草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是要根据形势任务和党内情况的变化,针对现在党内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将一系列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涉及党内政治生活的问题具体化、系统化,使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严起、从基础上抓牢。
《准则》既是“铁帚”又是“明镜”
《准则》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任务、举措,从12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核心思想就是要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
习近平作说明时所列举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等数十种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质是党性问题。
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镜头前,李春城说他的腐败行为“是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的”;蒋洁敏说“我带头破坏了制度,别人也能破坏制度,我腐败,别人也能腐败”,形象地说明,党员干部丧失了党性,会直接污染党内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曾说:“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根本途径就是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激浊扬清。习近平指出,这次制定的准则,是一个思想性、政治性、综合性很强的文件,要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方面形成的宝贵经验和基本规范,阐明党关于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和立场。
因此,《准则》就像是一把“铁帚”,帮助党员干部时常清扫思想垃圾,净化灵魂。
《准则》也是一面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的“明镜”。党员干部必须时常对照,以正衣冠、照魂魄,明是非、辨真假,除流弊、树正气。
继承创新做好净化政治生态“大文章”
习近平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解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锲而不舍抓紧抓实抓好。
如何持之以恒抓好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明确回答,要继承创新。 要传承和发扬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同时立足新的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更好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功能作用。这正是制定新准则的重要指导思想。
通观全文,《准则》既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规定和优良传统,又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集纳,并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明确措施,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顺应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也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拿出新的办法和规定。
习近平在作说明时就重点强调,我们制定和颁布新准则,不是要替代1980年准则,而是要在坚持其主要原则和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规定。
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党的纪律规定要根据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正因为如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也正因为如此,“制度治党”这项基础工程也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夯实、完善。